Sunday, September 9, 2012
Friday, August 17, 2012
Saturday, August 11, 2012
Wednesday, July 18, 2012
Sunday, July 8, 2012
大江大海
兩年前朋友送我的書,今天終於把它看完。
兩年前收到台灣朋友的這份心意(相信就為讓我了解大陸,台灣的歷史關係),我沒把它認真對待,就覺得書太厚重,書的名字“大江大海”帶老氣;於是一畧就是兩年。
上月終於“輪”它上桌,却沒想到內容十分精彩,龍女仕越過多少個,多少次江海走訪因二戰和國共內戰的幸存者的故事,令我感動很多遍。當中的資料豐富到不得了,這舉可以用偉大來形容。當中講到他們很多因為大動盪的日子,為保生命為理念而離開家園,例如少年從大陸走難到台灣,下次回鄉已是六十年後,跟母親好好一聊的機會也來不及,下一次回去後却只能為她上香。這亦包括作者的父親。當時那會想到一走便走了六十年?裡面講到台灣跟大陸(人)二戰後的千絲萬縷的關係,令我對兩地的過去了解加深了很多,也意識到以前對中國(遠,近)歴史認知十分貧泛。汗顏呢。
我也會想到,當年如果我爸二戰走難時不是來香港,而是去台灣,我們這一代的生活也會變得很不一樣吧,可惜以前不懂給他長細“訪問”,現在雖不至於遺撼,但確實有點可惜。
在這裡感謝送書的朋友布魯。
Saturday, July 7, 2012
Monday, June 18, 2012
Sunday, June 3, 2012
PINA向左走 我却向右走
Sunday, May 20, 2012
Tuesday, May 8, 2012
Sunday, April 15, 2012
最近很伊朗
老實說,以前對伊朗頗陌生,印像只知道兩伊(伊朗,伊拉克)戰爭,感覺這國度神秘如當地女人頭上的面紗。
我是看了電影「伊朗式分居(A Separation)」後才看漫畫「我在伊朗長大 」,不過我覺得應該反過來先看「我在伊朗長大」,因為可以先了解伊朗這國家的背景。
去年十月的台灣金馬電影節,本來選了八部包括「伊朗式分居」,預備享受一個國際電影雙週,但後來因為某些原因行程要取消,當然大嘆浪費而可惜,繼錯過九月份在香港的PINA映期後,有感這陣子跟好電影無緣。
後來「伊」片挾著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氣勢登陸香港,剛好那陣子工作忙瘋,於是幾部電影在心中先來個短暫的戰扙;「伊」片輕易戰勝了「桃姐」,「鐵娘子(The Iron Lady)」等對手。
觀看後果然沒有失望,對伊朗算是多了一層淺淺的認識。全片兩個半小時,因為夫婦分居而造就一宗意外,意外受傷者告上法庭,於是導演運用角色們連珠的對白,實況而利落的場面調度,探討了伊朗的宗教,兩性平等,階級,忠誠等。角色們因為這些種種因素,建立了一些社會或個人的伊式現象:男女的身體距離,對真主的效忠,對自己誠實的堅持等。
因為以上種種,男女,老少在片中要來個大衝擊。其實如果在戲中的幾個交差點:一些角色堅持開始時的謊言,不選擇對自己良心,真主的忠誠,應該是有機會成為贏家的。不過,亦因為單純的選擇,他們全都輸了。雖然無奈,但亦因而我覺得每個人物都是可愛的好人。
最後一場實在精彩:在女兒的要求下男女主角不得不在法庭房外等待宣判女兒的撫養權,於是他們不得不短暫共處一個空間﹣房外的走廊,不過走廊中間的門檻還是把他們隔開了,剛開始在廊上女主角還是表現軟化的﹣她的目光不時偷看男主角,她知道這亦是雙方回心的最後一線機會了,但男方因為過分的自專(男性沙文主義),堅持不看她一眼,後來她也就放棄了。這是全片唯一的長鏡頭,亦因此,我們跟他們一起共渡漫長的幾分鐘;字幕亦同時徐徐昇起,開放式的結局,我們都不知道結果,不過任何結果都是無奈的悲劇,所以都不太重要了... 一場很有力量的編導作完美的結束。
後來想起以前一直想看的漫畫「我在伊朗長大」,剛好同事有一套,於是便借來讀讀,亦可多了解伊朗的背景。女作者把成長的親身經驗改騙成漫畫,就如同事所形容﹣是伊朗版的「小丸子」,不過調子却沉重得多。板畫般的黑白對比令畫風很風格化,亦帶黑色幽默,政治,政局,文化,歴史背景等,透過漫畫亦加深了解了一些。
所以因為伊朗,最近感覺亦充實了一二。
Monday, February 20, 2012
Subscribe to:
Posts (Atom)